第十五屆海峽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開幕致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尊敬的各位領導、兩岸同仁:
大家上午好!
芳菲織就千重錦,機杼催開萬縷輝。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千年綢都盛澤,敘兩岸手足深情,開錦繡事業新篇。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向遠道而來的臺灣同胞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以來致力于兩岸紡織產業繁榮發展的同仁們致以崇高敬意!
借此次機會,與大家溝通三個觀點。
紡織是歷史經典產業,承載著民族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關系著民生全局利益和長遠發展。經緯交織、錦繡共美,作為兩岸合作最早、往來最密、成效最實的領域之一,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在推動經濟繁榮、促進融合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產業協同,紡織是重要紐帶。
從纖維、紗線、面料、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的全產業鏈縱向延伸,到技術共研、產能合作、平臺共建、渠道共享的全方位橫向拓展,紡織行業始終是兩岸產業互補、優勢互促的生動典范。傳統產業高端化升級,前沿技術產業化落地,兩岸新材料、新制造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大縱深融合創新、大跨度協同聯動的產業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第二,民生保障,紡織是重要基石。
衣被天下,萬物可織。紡織服裝關系國計民生。從運動休閑到健康防護,從生態環保到道路交通,在生活場景不斷延展中,紡織滿足多元需求,創造美好生活。豐富的產業生態創造就業崗位和價值機會。兩岸紡織的務實合作,既回應了人民日益豐富的物質文化需求,又將發展紅利切實轉化為兩岸同胞的切實福祉,夯實著融合發展的民意基礎。
第三,文化融通,紡織是重要載體。
紡織蘊含著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脈絡和同袍同裳的民族感情。文化的系統性,決定了中國時尚需要兩岸的共同敘事。從傳統紋樣到色彩搭配,從工藝工具到廓形結構,從紡、染、織、繡、印到各民族服飾,國風國潮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時尚趨勢。兩岸只有加強合作,才能更好把握趨勢,打造中華時尚話語體系。
當前,全球化進程遭遇逆流,我們正處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特殊時刻。兩岸一衣帶水、一脈相承。加強產業合作不僅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現實需要,更是順應歷史潮流、把握時代機遇的戰略選擇。
一是以合作為基,構筑產業安全屏障。
地緣政治博弈深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波及全球,技術封鎖、貿易壁壘等挑戰產業安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風險。兩岸紡織只有加強合作,構建更加堅韌的供應鏈網絡,才能在安全與效率、開放與自主的復雜平衡中實現發展。
二是以合作為舟,共拓市場價值藍海。
全球經濟增長動能趨弱,存量競爭日益激烈,同質化、內卷化特征凸顯。消費持續升級,需求更加多元。兩岸在創新研發、市場縱深各具優勢,開展合作,優化配置創新要素,有助于打造差異化、高性價比的供給體系,共同挖掘和創造更高維度產業價值。
三是以合作為徑,達成綠色發展目標。
全球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雙碳”目標與ESG評價體系正催生新的價值標準和資產形態。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和國際競爭新賽道。兩岸強化綠色轉型合作,有利于加快提升規則主導能力和價值重構能力,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轉化為競爭新優勢。
四是以合作為翼,搶占科技創新高點。
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加速突破,重塑產業形態和競爭格局。產業創新呈現出跨界融合、系統集成的新特征。兩岸產業具有互補性。深化合作,有助于打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優化、市場應用等環節,形成體系化的創新優勢。
兩岸的合作關系產業安全、未來空間,是基于現實發展需求和產業根本利益的必然選擇。唯有合作,方能共克時艱;唯有合作,方能共創未來。當前,大陸紡織產業正在從“大而全”到“強而韌”躍遷。圍繞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以人為本的健康產業的新定位,大陸正加快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這為兩岸產業深化合作奠定良好基礎、提供廣闊舞臺。
海峽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一直以來都是兩岸增進理解、凝聚共識的重要橋梁,是推動兩岸紡織從產業互補邁向價值共創的重要平臺。本次會議以“兩岸紡織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合與挑戰”為主題,把握時代大勢、聚焦產業關切,為兩岸產業深入交流、深化合作注入新動能、創造新契機。
同心織錦繡,攜手向未來。借此機會,圍繞兩岸產業合作,提三點倡議:
一要共筑產業創新高地。
打造兩岸產學研創新合作平臺,聯合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材料、裝備和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紡織與生物制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融合創新。加強標準互認與專利共享;加強人工智能在產業的應用合作。完善人才、資本、數據等創新要素協同配置體系。
二要共創中華時尚風格。
立足文化自信自覺,攜手"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設計理念、產品研發到品牌呈現,多維度挖掘與體系化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以非遺活化、國潮創新為突破,構筑兼具文化深度與市場銳度的設計與品牌。通過時裝周、博覽會、社交平臺等渠道,將東方美學帶向全球,提升中華時尚的辨識度和話語權。以文化共鳴、產業共振,贏得世界認同。
三要共建人民美好生活。
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推動市場共建,打造更強韌性、更加健康、更具包容性的產業共同體,形成更多就業創業機遇。提升品質、豐富品類,延展場景,以優質產品供給創造需求。共享RCEP、“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在更加廣泛的全球合作中實現更大范圍的市場循環與資源配置。
單絲不成線,家和萬事興。兩岸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紡織合作是兩岸手足情深的生動寫照。同胞共氣、家國共憑。讓我們經緯同心,錦繡共赴,以產業相融帶動人心相融,以產業振興促進民族復興。
祝會議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