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產業集群

調研觀察 | 江蘇省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發布時間:2025-06-10 17:41:49     來源:江蘇紡織服裝網          瀏覽量:378

6384524067081061536608487.jpg

為深入了解當前復雜經濟形勢下江蘇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機遇挑戰和發展需求,2025年3月江蘇省服裝協會與江蘇省重點高端智庫“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聯合開展了對全省213家典型紡織服裝企業及相關單位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從企業基本情況、近五年企業發展回顧、未來發展展望三個層面設計了共32項問題,內容涵蓋科技創新、自主設計、自主品牌、兩化融合、智改數轉、綠色發展、標準建設、海外投資等行業前沿議題,基于企業微觀視角,透視江蘇紡織服裝行業整體發展態勢、面臨挑戰以及未來發展路徑。


1.png



一、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1

主營業務


本次調查的樣本企業主營業務涉及紡織服裝產業鏈的不同環節。除占多數的成衣制造企業外,還囊括了紡織品加工、紡織服裝裝備制造、供應鏈管理企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創新知識生產和服務機構,體現出本次調查對江蘇紡織服裝產業鏈條中多元配套與延伸企業的系統(整體)關注。樣本量最多的是服裝生產(成衣制造)企業;其中女裝和男裝是主要業務類型,分別占樣本企業總數的50.23%和40.85%;梭織服裝、針織服裝、童裝占比也較大,分別為38.97%、33.8%、20.66%。其次是紡織面料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化纖(12.21%)、棉紡織(11.74%)、毛紡織(10.33%)和麻紡織(4.69%)和等環節,而紡織服裝機械企業相對較少(3.29%)。


2.png

2

企業規模

從企業規模來看,83.1%的企業年營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表明多數企業具備較大的生產經營規模和較強的綜合實力。

3.png

從職工人數來看,職工人數在200人至1000人之間的企業占45.07%;職工人數在1000人至5000人之間的企業占14.55%;職工人數超過5000人的企業占6.57%。該分布特征表明,樣本企業在吸納就業方面能力較強,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4.png

3

產品市場

在市場分布方面,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企業占樣本數39.44%,以國外市場(外銷)為主的占32.86%,兩者合計達72.30%。其中,全部依托國內市場的企業占22.07%,全部面向國外市場的企業占5.63%。由此可見,江蘇紡織服裝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較強,在保持海外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正積極開拓出口轉內銷新路徑,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5.png

在客戶群體類型方面,客戶為自有品牌企業的占34.27%,面向OEM企業的占27.70%,這表明江蘇紡織服裝企業的產品市場比較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產業鏈上游優勢。

6.png



二、創新驅動:近年來江蘇紡織服裝業發展的鮮明特征



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江蘇省紡織服裝企業近年來在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但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控制力仍不夠強,且在供應鏈“出?!狈矫嬉裁媾R著多重挑戰。

1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從企業自主評價的發展成果看,選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企業占比達到53.05%,位居首位;“供應鏈協同效率提升”(51.64%)與“綠色發展水平提升”(38.03%)等也獲得廣泛認可。這表明,企業在產品的含“新”量、高效率、高質量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超過三分之一企業認為在“經營規模擴大”“品牌影響力增強”等方面實現了可觀突破,反映出頭部企業的成長帶動效應明顯。

7.png

2

研發體系加快成型

從研發機構來看,80.75%的企業設有獨立或嵌入式研發機構,其中38.97%的企業明確表示擁有獨立研發機構。

8.png

從研發團隊來看,45.07%的企業配備了自主設計團隊,23%的企業擁有自主品牌展現出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企業品牌意識逐步增強。這表明,江蘇企業在承接代工生產業務的同時,也積極探索培育自主品牌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

9.png

從研發效率來看,有55.4%的企業將年營業收入的2%以上投入研發,其中25.35%的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在3%至5%之間,11.27%的企業達到5%以上。這表明,紡織服裝企業正在逐步擺脫“輕研發、重制造”的傳統路徑,走向以創新為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10.png

在重點研發領域上,企業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個性化定制與設計創新(38.5%)、柔性智能制造(34.27%)、數字化生產控制(31.92%)、纖維新材料(21.6%)、運動與戶外功能性服裝(21.13%)等,這反映了行業數字化轉型、產品高端化、服務多樣化的趨勢。

11.png

3

專利與標準建設初顯成效

從專利與標準申請情況看,江蘇紡織服裝行業在知識產權建設和標準制定方面已初步形成一定成果,但整體仍呈現出“點上突破、面上不足”的特點。一方面,部分頭部企業表現出較強的專利布局能力。比如,有企業報告外觀設計專利數量達到500項和398項,還有企業持有10項以上發明專利與8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體現出較高的研發活躍度與產品設計能力。這類企業往往在品牌建設、原創產品開發等方面具有先發優勢,是產業創新突破的關鍵力量。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在專利數量、標準制定等方面仍屬空白或數據缺失,僅少數企業提及參與了總修訂標準(最高64項)和團體標準。尤其在國際標準與國家行業標準方面,報告數量極為有限,顯示行業在高層次標準制定與全球競爭中的參與度仍待提升。

4

“以改促新”與全球布局并進

在資產投資方面,67.14%的企業將技術改造作為當前主要投資方向,表明行業“以改促新”的結構性變革趨勢突出。此外,超三成企業聚焦“新建產能”和“上下游產業鏈整合”,強化產業協同能力,“生產生活配套設備”(25.35%)也成為不少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穩定運營的關鍵手段。

12.png

調研數據顯示,近20%的企業表示已實現海外產能轉移,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轉移投資面臨的主要挑戰來看,“政策風險”(29.11%)、“市場競爭”(26.29%)、“文化差異”(22.07%)、“供應鏈問題”(23.47%)等仍是企業在全球布局過程中普遍關注的關鍵問題。

13.png



三、機遇與挑戰:未來發展

前景展望



展望未來,在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上升、國際經濟趨于下行、行業內卷化利益加劇、消費需求疲軟不振等多重因素沖擊下,紡織服裝業市場競爭必將日趨白熱化。機遇與挑戰并存,危機與商機同在,江蘇紡織服裝企業需要積極應對多重挑戰、把握行業變革機遇,主動尋求生存與轉型突破之道,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問卷調查結果也表明,盡管當前紡織服裝行業面臨多重挑戰,但江蘇紡織服裝企業總體上對未來行業發展仍持謹慎樂觀態度,72.77%的樣本企業計劃在現有區域優化升級或整合資源,穩步推進生產力布局優化。

1.積極加速產業集聚與產業轉移,但境外投資布局相對謹慎

調研數據顯示,近半數(49.77%)企業表示將加強產業集聚,實施園區化布局,30.52%的企業表示將選擇向中西部加強轉移布局,34.27%的企業表示將擴大海外投資布局。這說明,產業集聚和向要素成本更低、政策更優惠區域轉移成為企業未來布局的重要趨勢。然而,從產業轉移方向來看,企業在全球化布局上趨于謹慎,更傾向于穩固國內市場;在海外投資布局方面,則優先考慮產業鏈配套較完善、成本優勢明顯且政策環境較為穩定的國家和地區。

14.png

調研結果顯示,有16.9%的企業在未來五年內明確計劃進行海外投資建設生產基地,而高達55.4%的企業表示沒有此類計劃;另有27.7%的企業持觀望態度,企業普遍傾向于等待市場環境和政策導向明朗后再作決策。

15.png


具體來看,明確表示海外投資的企業中,有12.68%的企業關注區域轉移,6.57%的企業關注產業鏈的轉移;并且認為東南亞地區是企業海外布局的主要目的地,包括越南、柬埔寨、印尼、緬甸等,其中越南最受青睞。此外,也有部分企業選擇在非洲、美洲及其他地區布局產能。

16.png

2.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智能化、融合化、綠色化發展,但也面臨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大量企業認為紡織服裝行業未來5年發展核心問題仍是科技創新,創新空間極為廣闊,產業系統創新、綠色發展、標準建設等也是企業重點關注的議題。企業對未來五年科技創新方向的判斷主要集中于六大領域:一是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二是新材料與功能性纖維的研發;三是生產端的智能制造與自動化改造;四是綠色制造與循環經濟體系建設;五是智能穿戴產品的開發與跨界融合;六是設計創新與品牌科技化轉型,強化個性化、數字化和國潮文化表達。這反映了紡織服裝行業科技創新正從“點狀突破”向“系統集成”轉變,并加速邁向智能化、融合化、綠色化發展的新階段。不過,企業也普遍認為,當下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阻礙較大,創新鏈條不暢、成果產業化率低。有超過53.05%的企業表示在資金投入及投融資支持方面面臨困難,36.15%的企業認為激勵機制不足,產業資金投入缺乏“耐心資本”。此外企業還認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加快培育技術交易市場和健全知識產權制度。

3.面臨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和人才結構性失衡的雙重挑戰

一方面,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和貿易形勢復雜,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不斷加劇。調查結果顯示,63.38%的企業認為國際市場需求疲弱,57.75%的企業認為國際貿易形勢復雜,給企業在出口和供應鏈管理方面帶來了較大不確定性。此外,68.8%的企業認為生產經營成本上漲,60.09%的企業指出行業競爭加劇,進一步增加了企業應對復雜貿易環境的難度,使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面臨更多挑戰。另一方面,人才供需錯配問題突出。40.38%的企業表示產學研合作與產業協同亟待加強。企業還反映,現有人才培養機制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要,提高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首要問題是專業人才配置不足(72.77%),尤其是設計創新和高端技術研發人才的培養不足,嚴重制約了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的進程,導致企業難以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四、加快推動江蘇紡織服裝業

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1

強化科技創新全鏈條支持

調查中多數企業建議政府及行業協會應加大對科技創新的綜合支持力度。一方面,在資金端,希望獲得更多研發費用補貼、稅收減免與專項資金支持,緩解“高投入、長周期”的創新壓力。另一方面,在人才端,9.86%的企業明確提出加強“引育留用”機制,建議提供人才培訓補貼、產學研合作平臺及定向激勵政策,破解高端技術與設計類人才短缺的結構性難題。

2

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政策落地

樣本企業對綠色發展的政策支撐表達出高度關注,尤其在無水印染、環保面料研發、循環經濟模式推廣等方面,普遍希望政府出臺更具操作性的專項扶持政策,如綠色技術改造補貼、綠色認證制度建設、資源回收利用激勵機制等,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轉型。

3

推動產業協同、標準完善與

知識產權保護一體發力

樣本企業普遍強調產業鏈協同創新的重要性,建議政府與協會推動上下游資源整合平臺建設,促進技術、數據與市場高效對接。同時,標準制定與知識產權保護亟需同步強化。針對當前行業標準滯后、國際規則參與度低的問題,建議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與技術標準體系,并加強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執法與監管力度,保護原創成果,凈化市場環境。

4

完善國際化布局的政策引導

與服務支撐

面對全球貿易摩擦風險上升,多數企業期望政府加強對海外投資的政策引導和風險預警機制,尤其是在東南亞等重點區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持和法律咨詢服務。同時,建議通過“抱團出?!睓C制,支持中小企業在海外構建上下游協同的生產與營銷體系,提升全球化經營韌性與效率。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免费|2018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国产美女a做受|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