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姚穆院士,是在他位于西安工程大學家屬區的私宅。占去大半面墻的書架,在一眾偏老舊的家居陳設中,顯得尤為搶眼。各種專業書籍滿滿當當,放不下的則在一旁的桌上摞成了小山。雖已近鮐背之年,這位中國紡織工業的功勛泰斗依然耕耘不輟,“昨天畜產品流通協會的同志剛剛來過,我們在籌備出一本中國羊絨發展史方面的專著?!?/span>
生于紡織之鄉南通,從學紡織、教紡織,到做紡織、研紡織,姚穆的一生與“紡織”二字結下了深厚情緣。作為我國服裝舒適性研究的開創者,時至今日,他的研究成果仍是我國極地服、宇航服、作戰服等特種功能服裝面料設計與暖體假人設計等方面的理論基礎。

姚穆(左一)
姚穆也是多項國家“特殊任務”的承擔者,他的履歷,不少都和中國人的時代記憶緊密相連。接受采訪時,他和記者聊起了曾經為“非典”防護服研制突擊奮戰的難忘經歷。2003年“非典”肆虐,在被感染和死亡人群中,醫護人員占了三分之一。姚穆心急如焚:“如果連醫生護士都活不了,‘非典’治療就變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務?!倍诋敃r,醫護人員不得不穿上密不透氣的防毒服工作,4個小時下來,出的汗就有半公斤重。
什么樣的服裝,既能把毒防住、又能讓水蒸氣透過去?臨危受命的姚穆加入一個28人的核心研發團隊,基于過去的研究成果,通過多次實驗測算,他和團隊最終選出了制作防護服的關鍵材料——聚四氟乙烯薄膜。
2003年4月28日,姚穆和團隊20多個日夜不眠不休研制出的新型醫用防護服迎來專家鑒定。經會議討論,防護服的國家標準當天批準當天實施,“這是世界上從來沒有過的?!?/span>
4月28日當晚,“非典”防護服投入批量生產,5月1日配送到北京小湯山醫院投用,此后陸續供應全國。時隔16年,姚穆至今還能清晰地回憶起每一個反饋數據:“從5月2日一直到當年底,小湯山醫院共收治非典病人1373人,醫院的1380多名醫護工作者中,沒有一人受SARS病毒感染?!?/span>
回望與紡織工程事業相伴的大半生,姚穆前進不止的步履總是應和著國家發展之所需。新中國成立之初,紡織工程專業缺少現成的教材,他就自己編自己教;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帶領團隊研發出涂在羊身上的新型顏料,使得“華達呢”因存在瀝青點而大量報廢的問題迎刃而解;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創外匯”,姚穆和團隊用花色繁多的混紡襯衣,一舉敲開了美國高端市場的大門;香港回歸之際,他負責研究設計的新一代軍服,讓戰士們在羅湖橋上展現駐港部隊的英姿和軍威……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制定紡織材料及紡織品國家標準、軍隊標準等近20項,發表論文18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8部……在成績和榮譽面前,這位學界眼中的“紡織百科全書”、業界公認的“中國紡織材料大家”表現得謙遜而淡然?!叭嘶钪褪菫樽鎳?、為人民服務的,祖國和人民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去?!比松臍v練苦難、研發中的坎坷挫折,都成了姚穆口中娓娓道來的一個個小故事。

從事紡織行業近七十載,姚穆可謂見證了中國紡織工業的崛起。從紡織大國走向紡織強國,姚穆認為,“紡織產業生產的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是發展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迫切需要的戰略性材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實施嚴格保密、控制和禁運的重點技術領域,必須加快發展?!?/span>
姚穆也始終關注著南通紡織業的發展?!敖?0年來南通的紡織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家用紡織品成為行業潮流風向標?!币δ峦嘎?,最近他還就雞腳棉在南通等地的推廣種植專門向南通市科協發了建議書?!跋M贤ɡ^續在紡織產業上謀創新,把紡織與更多領域結合起來,實現品種、用途、品質等多方面的提升,讓中國讓世界看到更多南通身影?!?/span>